四川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成都山地所组织2020级博士研究生赴贡嘎山开展野外科考实践
作者: 贡嘎山站 更新时间: 2020-10-24

   2020年1017日至19日,成都山地所组织2020级博士研究生、2019级直博生赴贡嘎山海螺沟开展“山地科学概论”课程的野外科考实践,并聘请了谢洪研究员、罗辑研究员担任指导教师。 

  本次实践活动从成都出发,经泸定县,到达贡嘎山海螺沟,这条路线是川西野外科考的典型路线。研究生在谢洪研究员、罗辑研究员的指导下,沿途观察了从平原、丘陵、低山到高山深切峡谷等丰富的地貌类型,途经作为气候带分界点的泥巴山隧道(长度超过10公里),观察到了东南季风气候区和西北季风气候区不同的气候和生态景观,沿大渡河沿岸还考察了大规模水电工程开发建设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直观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考察目的地贡嘎山具有完整的生物垂直带谱和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天然教材”,特别是海螺沟具有典型的山地垂直生物带谱、气候带谱以及典型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奇观。 

  考察期间,研究生们参观了中科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的1600米基地站和3000米观测站,实地观看了台站的气象观测场、森林水文径流场以及各样地等设施,观察了贡嘎山生物垂直带谱和植被变化情况。同时,大家还在贡嘎山3000米冰川冰舌末端观察了现代海洋性冰川地貌、红石景观,及泥石流发育地貌和泥石流防治工程,学习了地质勘察、地貌观测及岩石岩性初步辨别的方法,同时观察学习了植被的原生演替现象、高山地区林线的特殊性、冰碛补给混合型泥石流、海螺沟内黄崩流泥石流沟防治工程等涉及山地科学方方面面的内容,和一些前沿的科学研究及思路。考察途经位于未开发的丛林中的实验样地,雨后的山路泥泞崎岖难行,研究生同学们互帮互助,相互扶持,充分发挥团结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顺利完成科考。 

  考察结束后,谢洪研究员、罗辑研究员还就此次科考活动中所涉及的地质、地貌、气候、生态环境、灾害发育与防治、遥感技术的运用、山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和知识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同时鼓励研究生多观察多思考,不尽信权威,找到科研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成都山地所博士生专业基础课“山地科学概论”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字精品课程之一,始终重视科研理论学习与野外考察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为配合课堂教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都山地所已连续多年开展了具有山地学科特色的野外科学考察实践活动,并形成了贡嘎山和螺髻山两条实践考察线路,2020年荣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谢洪研究员作讲解

罗辑研究员作讲解

贡嘎山站合影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ggf@cern.ac.cn TEL:0288557803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